记者 辛圆
在外部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背景下,财政政策在稳增长中扮演关键角色。
据Wind数据统计,今年上半年,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约21607亿元,较2024年上半年的14935亿元,增长约44.7%。
今年的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明确,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.4万亿元、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,重点用于投资建设、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、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。
受国务院委托,财政部部长蓝佛安6月24日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作2024年中央决算的报告。报告特别提到,下一步,将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,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,着力稳就业、稳企业、稳市场、稳预期,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。
“加快政策落地,强化部门协同,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,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、专项债券等,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带动效应,支持做好’两重’’两新’等工作,推动促消费、扩投资、稳外贸、惠民生等政策早见效、多见效。”蓝佛安说。
国家发改委党组近日在《学习时报》撰文指出,要统筹用好各类政府投资工具。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投向领域,抓紧下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,落实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“负面清单”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“正面清单”管理,积极稳妥开展项目“自审自发”试点。
财政靠前发力对投资端到明显助推作用,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,1-5月,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.6%,处于较高水平。
分析师认为,三季度专项债发行有望进一步提速,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力。
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研究报告中称,预计今年三季度地方债发行也将有所加速,单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或接近2万亿元,除了项目建设,地方债发行放量也将侧重于三方面。
明明进一步指出,一是化债,临近二季度末,河北、四川、湖北等地相继发行特殊新增专项债,整体发行规模有明显的放量趋势,因此对于下半年而言,这块化债资金仍可重点关注;第二,新增专项债资金增列用于偿还企业拖欠款的用途,三季度有望更多发行使用;第三,三季度也可以期待土储专项债的发行放量。
发表评论